柯桥是浙江绍兴的辖区,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是中国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和名士之乡。同时拥有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
然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柯桥的纺织业不过集中在一个破落的小市场里,那么柯桥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世界最有名的"纺都"呢?
轻纺工业之萌芽(1978年前)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绍兴-柯桥开始将更多资源往轻工业-纺织行业倾斜,现在我们回顾历史,其实这是一项十分科学的决策:
绍兴柯桥和很多南方城市一样,不同于北方大镇-例如东北三省城市群那样,有很强的重工业基础,而轻纺工业相对于工业化要求不高;
南方城市,尤其是绍兴,作为水乡的她,在轻纺工业的印染等需要大量水资源的行业优势明显;
吴淞地区,历史上一直以轻工业为主产业,尤其是纺织行业。
2自发市集产生阶段(1978-1985)
绍兴县开始工业化过程,生产的轻纺面料主要靠近万名供销员,发扬“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进行推销。柯桥水网密布,大批乌篷船载着客商到柯桥附近各个乡镇企业去买布,为买卖双方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而凭借此,一些自发形成的市集、市场陆陆续续开始形成。
3政府大力扶持阶段(1985-1998)
1985年7月,绍兴县工商局在柯桥镇政府支持下,建造占地3500平方米的“柯桥轻纺产品市场”,设有门市部77个,摊位89个。
1988年10月1日,总投资660万元的绍兴轻纺市场建成开业,当年成交7600万元(下图)。
绍兴县政府领导把市场的兴旺放在全县经济工作的头等位置,形成“市场旺,产业兴,经济上”的共识。1989年下半年,市场通过全国招商吸引了温州、四川、广东等地商户入驻,全国有450多家企业在场内设立“窗口”。
1992年1月8日,建筑面积33500平方米、交易门市部1020个的东交易区建成开业,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同年6月,市场更名为中国轻纺城,成为首批被冠名为“中国”的专业市场。
1993年8月18日,绍兴县第一次提出“兴商建市,兴市建城”的目标。
1993年5月,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基础的中国轻纺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4月28日,建筑面积144500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的中国轻纺城北交易区建成。
1997年2月,轻纺城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4
迈向纺都(1998-2015)
2005年11月19日,绍兴县委县政府召开中国轻纺城市场发展大会,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
2006年4月8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轻纺城的若干意见》,确立“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战略目标,组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2007年10月21日,商务部授权中国轻纺城在柯桥发布了我国首个纺织品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抢占了世界市场的话语权。
2009年,设立2000万元创意产业发展专项激励资金打造国际性纺织创意中心。
2011年绍兴县启动网上轻纺城建设,“网上轻纺城”日访问量最高达200万次。“注册经营户”达到目前的76358家。
2014年,中国轻纺城市场成交742亿元。
2015年,布联网成立为网上纺织交易注入新鲜血液。
5新的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低端产业开始往东南亚、非洲等国家迁移,柯桥作为世界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产业升级中抓住自己的优势,走向更高端的中国创造,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纺织同行的责任。
版权所有: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内容合作请发邮件到:1683069673@qq.com